“王总,这个方案绝对可行!我做过详细测算,成功率高达90%……” 我拍着胸脯保证,手指不自觉地敲着桌子,眼睛时不时瞟向天花板。结果王总皱眉说:”小张,你说的我听着就不靠谱——你敲桌子干嘛?眼神飘啥呢?” 最后方案没通过,我还被提醒”注意表达时的小动作”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尴尬?明明说得头头是道,别人却一脸怀疑;明明数据详实,听众却半信半疑。说服别人的关键,从来不只是”说什么”,更是”怎么说”——尤其是那些不经意的非语言动作,可能瞬间毁掉你的可信度。
今天,我就掏心窝子分享3个提升表达可信度的非语言技巧,以及1个千万不能做的致命动作。这些技巧来自我30次被客户拒绝、15次被领导质疑后的总结,亲测有效!
一、说服别人时,这个动作千万不能做!(附真实翻车现场)
案例1:我的”致命小动作”
上周向客户推销新服务时,我自信满满地打开PPT:”我们的服务能让您的销售额提升30%,成本降低15%……” 说着说着,我习惯性地抖腿(紧张时的小动作),右手频繁转笔,眼睛还时不时飘向窗外(假装看风景,实际是心虚)。
客户突然打断:”小张,你先停一下。” 我愣住。客户指了指自己的眼睛:”你说话时,眼神飘了7次;转笔摇了12下;腿抖得我差点以为地震了。(具体观察)你说的数据这么漂亮,可你这副’心虚样’,我怎么敢信?”
翻车原因:我以为”内容为王”,却忽略了非语言信号——抖腿=紧张不自信,转笔=心不在焉,飘眼神=底气不足。这些小动作,比你说的话更能暴露”我不靠谱”。
案例2:同事的”稳赢表现”
同期入职的小王,同样向客户推销,他的表现堪称”教科书级别”:
- 坐姿:挺直腰板,双肩放松(开放姿态);
- 眼神:始终和客户保持平视,偶尔点头回应(专注交流);
- 手势:说到关键数据时,用手掌向上的姿势(坦诚邀请),比如”这个30%的提升,是基于我们服务过的127家企业的数据(具体支撑)”。
客户听完不仅签了单,还夸:”小王,你说话我信——看你坐得端正,眼神实在,数据又有凭有据。”
反差启示:
- 我说”数据”,客户看”小动作”;小王说”内容”,客户信”姿态”。
- 说服别人的第一法则:你的身体语言,比你的嘴巴更先传递可信度。
二、3个提升表达可信度的非语言技巧(附实战案例)
技巧1:眼神——用”聚焦式注视”建立信任
核心逻辑:人对视时会本能地判断”对方是否真诚”。稳定的眼神接触(不是死盯!)能传递”我在认真和你交流”的信号。
案例1:错误的”眼神飘忽”
我曾向领导汇报项目风险:”这个方案可能有三个问题…呃…(眼神飘向天花板)第一个是预算…(突然看窗外)呃…第二个是时间…” 领导皱眉:”你都不敢看我,是觉得自己说得不对?”
案例2:正确的”聚焦注视”
后来我学乖了。汇报时,我把眼神分成三个区域:
- 说重点时,看领导的眼睛(传递关键信息);
- 讲细节时,看领导的鼻梁(避免压迫感);
- 过渡时,看领导的额头(自然转移视线)。
全程保持每5秒左右有一次眼神接触(太短显得心虚,太长让人压力大)。领导听完说:”这次汇报有条理,我信你。”
实操方法:
- 和单人交流时,保持60%-70%的时间有眼神接触(比如1分钟对话,40秒左右看着对方眼睛);
- 和多人交流时,轮流和每个人的眼睛/鼻梁对视(比如3个人,每人看10秒左右);
- 避免”飘眼神”(看天花板/窗外/手机)或”死盯”(让人不舒服)。
技巧2:手势——用”开放型动作”增强说服力
核心逻辑:手势是语言的”视觉翻译”。开放的手势(手掌向上/向外)传递”坦诚、包容”;封闭的手势(抱臂/插兜)传递”防御、抗拒”。
案例1:致命的”封闭手势”
同事小李推销产品时,双手一直插在口袋里,说到关键功能时,用手指戳PPT(攻击性动作)。客户皱眉:”你拽什么?我们又不是不懂。”
案例2:高明的”开放手势”
我改进后,推销时:
- 说到”我们的优势”,手掌向上摊开(像递东西):”您看,这三个功能是其他竞品没有的(坦诚展示)”;
- 强调数据时,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,指向图表(精准指引):”这个增长曲线,是因为我们优化了供应链(具体关联)”;
- 遇到质疑时,双手自然张开(不防御):”您的顾虑很有道理,我们确实需要再优化交付时间(接纳态度)”。
客户听完说:”你说话实在,手势也让人舒服——我愿意试试。”
实操方法:
- 说到重点时,用手掌向上/向外的手势(比如”这个方案能帮您省30%成本”,手掌向上摊开);
- 指数据/图表时,用单指或并拢手指(避免用食指戳人,改用掌心向上的指引);
- 避免抱臂(防御)、插兜(不重视)、手指戳人(攻击性)。
技巧3:姿态——用”稳定感”传递专业度
核心逻辑:身体的稳定性(坐/站的姿势)直接影响听众的潜意识判断——摇晃=不稳重,塌腰=没精神,挺拔=专业可靠。
案例1:翻车的”不稳定姿态”
有次我在电梯里偶遇领导,他问:”最近工作咋样?” 我歪着身子靠在电梯角,双腿交叉不停晃,一只手插兜。领导瞥了我一眼:”你这么松散,工作能认真?”
案例2:稳赢的”稳定姿态”
后来我刻意调整:
- 站姿:双脚与肩同宽,膝盖微弯(扎根地面),挺胸收腹(精神饱满);
- 坐姿:背部贴紧椅背,双肩放松(开放舒适),双手自然放膝盖/桌面(不防御);
- 移动:走路时步伐均匀(不急不躁),站定时重心平稳(不摇晃)。
领导后来评价:”看你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,说话自然靠谱。”
实操方法:
- 演讲/汇报时,双脚站稳(避免来回踱步或抖腿);
- 坐着交流时,背部挺直但不僵硬(像”有靠山的松树”);
- 避免弯腰驼背(没精神)、抖腿(紧张)、频繁变换姿势(心虚)。
三、1个千万不能做的动作!(附血泪教训)
致命动作:摸脸/摸脖子——暴露”我在撒谎”
心理学依据:当人紧张或说谎时,潜意识会通过触摸面部(摸鼻子、揉眼睛、摸脖子)来缓解焦虑。研究发现,说谎者摸脸的频率比说真话者高3倍。
案例1:我的”撒谎式摸脸”
有次为了拿下客户,我夸大数据:”我们服务过1000家企业(实际800家),满意度95%(实际90%)。” 说着说着,我不自觉地摸了摸鼻子,又揉了揉脖子。客户突然说:”小张,你数据有水分吧?” 我慌了:”没…没有啊…” 客户冷笑:”你摸鼻子的时候,我就不信了。”
案例2:同事的”诚实表现”
同事小王同样介绍服务,他说:”我们服务过800家企业(真实数据),满意度90%(真实数据)。” 全程双手自然下垂,没有碰过脸/脖子,眼神坚定。客户听完说:”虽然数据不是最夸张的,但你说得实在——我信。”
血泪教训:
- 摸脸/摸脖子=潜意识”自我安慰”,传递”我不自信/我在撒谎”;
- 说服别人时,管住你的手!别让一个小动作毁掉整场沟通。
四、不同场景下的非语言技巧实战
场景1:向上汇报——让领导”觉得你靠谱”
| 技巧 | 错误做法 | 正确做法(附细节) | 案例 |
|---|---|---|---|
| 眼神 | 飘向天花板/看手机 | 和领导保持平视,重点内容看眼睛,过渡看鼻梁 | “领导,这个项目风险可控(看眼睛),具体有三点(看鼻梁)……” |
| 手势 | 插兜/抱臂 | 掌心向上摊开(”这个方案能省30%成本”),单指指引图表 | “您看,优化流程后效率提升40%(手掌向上)” |
| 姿态 | 歪靠/抖腿 | 挺直腰板,双脚站稳/坐直,双手自然放桌面 | “目前进展顺利(坐直,双手放膝)” |
场景2:客户推销——让客户”觉得你实在”
| 技巧 | 错误做法 | 正确做法(附细节) | 案例 |
|---|---|---|---|
| 眼神 | 飘窗外/频繁眨眼 | 和客户对视60%时间,点头回应 | “您的问题很关键(注视客户),我们这样解决……” |
| 手势 | 手指戳PPT/转笔 | 掌心向上介绍优势,单指指数据 | “这个功能是独家(手掌向上),数据看这里(指图表)” |
| 姿态 | 双腿交叉晃/弯腰 | 挺直腰板,双脚与肩同宽 | “合作后您能省50万(站直,摊开手掌)” |
场景3:团队分享——让同事”觉得你专业”
| 技巧 | 错误做法 | 正确做法(附细节) | 案例 |
|---|---|---|---|
| 眼神 | 看天花板/玩头发 | 和同事平视,轮流交流 | “上周的经验总结(看同事A),大家有什么补充?(看同事B)” |
| 手势 | 抱臂/摸脸 | 双手自然放讲台,掌心向上分享 | “这个方法很简单(手掌向上),三步就能搞定……” |
| 姿态 | 趴桌子/抖腿 | 挺直腰板,站/坐稳 | “接下来我们这样做(站直,不晃腿)” |
五、30天非语言表达训练计划
第1周:基础觉察(第1-7天)
- 任务:每天对镜练习说话,观察自己的眼神(是否飘忽)、手势(是否封闭)、姿态(是否稳定);
- 重点:录下自己1分钟的发言,回放时标记”摸脸/抖腿/飘眼神”的次数。
第2周:刻意调整(第8-14天)
- 任务:在真实对话中(比如和同事聊天、向领导汇报),刻意保持:
- 眼神接触60%时间;
- 手势用开放型(掌心向上);
- 姿态挺拔稳定;
- 技巧:如果紧张,先深呼吸3次,默念”我的身体很稳,我的表达很可信”。
第3周:场景实战(第15-21天)
- 任务:在重要场合(比如客户谈判、项目汇报)中,重点关注:
- 避免摸脸/摸脖子;
- 用眼神传递真诚;
- 用手势辅助重点;
- 工具:提前对着镜子练习”关键动作”(比如说到数据时如何指引)。
第4周:自如运用(第22-30天)
- 任务:让身边人评价你的表达可信度(比如”你觉得我刚才说话靠谱吗?”);
- 目标:30天后,你的非语言信号会和语言内容”同频”,让别人一听就信。
结语:说服别人,从”管住身体”开始
回想我曾经因为抖腿、飘眼神、摸鼻子而被质疑的经历,再看看现在——我能用坚定的眼神让客户放心,用开放的手势让同事信服,用稳定的姿态让领导认可。
金句总结:说服别人的终极秘密,不是”说什么”,而是”怎么看””怎么站””怎么动”。记住,你的身体是无声的语言,管住它,你的话才有分量。
从今天开始,下次开口前,先检查自己的眼神、手势和姿态——30秒的调整,可能换来一场成功的沟通!
免费文章,允许转载!转载时请注明来源:【小钉教科】(xdjk.cn)
支持原创、保护作者权益、激发创作动力。


